这一集跟大家继续介绍我的心头挚爱——《西施壶》。制作西施壶我可是得心应手了,在我找出仓库中仅存的一点点降坡泥后,就义无反顾选择了西施,毕竟我还是第一次尝试制作降坡泥的西施壶呢,这样搭配可谓是人间极品。
其实西施壶的制作难度并不容小觑,当年我拜师学艺时,师傅教了我好几个月我才粗略完成一把。
就壶嘴来说,采用了暗接法,最不易的就是处理吻合度和流畅度,使其浑然天成,且长度不到一公分的壶嘴,已经缩小到了极致。为了这个壶嘴,我认真推敲了一整天呢!
很多文人就喜欢把西施壶的韵味比作美人,柔若无骨,壶身那优美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圆润丰腴。
樱桃小口是中国美女代表特征,用其做流嘴,即形象又实用,在紫砂壶中的独特倒把,又寓意着美人长发飘逸的动感(所以,”西施壶“又称“倒把西施”)。
西施壶的壶身又犹如那粉润圆秀的脸颊,樱桃小口般的流嘴微启欲说,截盖上高贵的发冠作为壶纽,更显得成熟与华贵。
可圈可点的独特倒把,似西施挽起的发髻轻轻垂下,如果这里的倒把是规规矩矩的壶把,那美人秀发飘逸的动感则瞬间消失殆尽。
且壶盖处采用的截盖工艺,以壶整体截取一段做壶盖,简洁明快,整体感强,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外轮廓线条流畅自然。开口大,注水投茶叶方便。
一般说来,西施壶非常罕见体型较大的壶型,大多是为了追求成品率降低制壶难度。但是这一次,我打破常规,把这把壶的容量定为300ML,把玩自饮皆趁手。
#炫彩降坡泥#,这款泥料非常特别,是很久之前的珍贵陈腐窖藏了。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益显神秘,质感平滑,泡养后愈加温润,万勿错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