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壶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一弯嘴明接”“二弯嘴暗接”等术语,明接与暗接,行家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入门的朋友经常会困惑,这就要从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来说起了。
一帆风顺壶|实力老艺人·吴伟其作品
紫砂陶的成型方法,自明代正德年代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摸索、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技艺也日臻完美,现今的紫砂壶紫砂壶已是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身。一把精品紫砂壶,需要艺人将紫砂壶的每个部位配合的尽善尽美才行,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壶身紧密相连的壶嘴和壶把。
一把壶的壶嘴、把和壶体的装配形式,基本上有以相贯线和过渡线两种方法处理,由于紫砂以手工成型,嘴和把与主体的衔接多采用过渡线结构。瓷器茶壶因原料性质和成型工艺的局限,故多采用嘴、把与主体部分接合的相贯线结构形式,而过渡线结构则较少,因此,紫砂工艺中把这两种处理方法称为“明接”和“暗接”。
玉兰壶|陈鸣远后人·陈友林作品
那么,什么是“明接”,什么是“暗接”呢?
卧龙壶|原二厂老艺人·姚玲香作品
明接,指嘴、把与壶身连接处有明显的界限。流、把和壶体的衔接,以相贯线处理,称“明接”。
壶嘴采用明接,线条干净利落,增强了壶造型的鲜明特点。壶嘴瘦长上翘,俊秀挺拔,耳形端把骨肉亭匀,俊俏有力,端握舒适。
佛缘壶|海派紫砂大师许四海弟子·谈旭君作品
暗接,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连接处无明显的界限,胥出自然,与壶身浑然一体,流露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流、把和壶体的衔接,以过渡线处理,称“暗接”。采用暗接法(过渡线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嘴、把与主体衔接过渡自然,造成整体感强,紫砂工艺术语称这为“若自然生成”,就如仿古壶的嘴、把是以暗接法处理,壶把和嘴部是壶体肩线的延伸,衔接自然,造型浑然一体。
壶嘴采用暗接,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国风壶|实力派老艺人·范锡元作品
是“明接”好?还是“暗接”好?
● 明接和暗接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其使用场景都是要根据作者对作品形体的把控来决定,除了一些经典器形有样板可循之外,创新作品没有统一标准。
天池壶|一场老艺人·刘蓉萍作品
● 暗接在工艺上,更能显示出制壶人的手艺精湛。不管是半手还是全手,暗接都需要后期补泥完成。
八方井泉壶|大师吴亚平高徒·陆震作品
● 明接更容易成型,正如上面所说,明接有专属于它自己的舞台,它所凸显的刚劲,是暗接所不能及的。明接会让器形显得干练挺拔,暗接会让器形显得饱满柔美,各有各的特点。
龙行天下壶|全手工比赛多次获奖得主·裴霞作品
具体到每把壶上,会根据明接或暗接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紫砂壶的“明接”与“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