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紫砂壶的晶光、润光、和尚光,三者有何差异?

紫砂百科 老泥匠 940浏览 0评论

在饱经岁月的滋养后,紫砂壶身往往散发着幽暗淡雅的光泽。早在明代,紫砂评论家周高起便提出了“晶光、润光、和尚光”的概念,利用这些光,可以快速判断紫砂壶的优劣。这三种光,属于不同类型的光亮,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熟悉紫砂发展史的朋友们,对待明朝著名紫砂评论家周高起,一定不陌生。他创作的《阳羡茗壶系》,是后代人研究宜兴紫砂文化的重要著作。那么,周高起是如何评价紫砂壶好坏的呢?据《阳羡茗壶记》中描述:紫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

短短几句话,便是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翻译成如今的白话文,大意如下:在紫砂壶中,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属于最好的紫砂壶;有润泽之光的紫砂壶,属于很好的紫砂壶;如同和尚的脑袋般冒着油光蹭亮的光,那是品相最差的紫砂壶。

%title插图%num

国助工 陆淑芳老师【如鱼得水壶】

晶光、润光、和尚光,到底是怎么辨别的呢?想要了解这三种光的区别,需要从紫砂矿料逐步演变成紫砂壶的过程开始说起。

大家都知道,上好的紫砂矿料和精湛的制壶技艺,保证了出窑后紫砂壶的品质。只有紫砂泥料的纯度足够高,砂粒之间才会彼此互相粘合。如果是杂质多、岩化不均的紫砂泥料,它们的烧结温度不同、显色不同,后期很难出现晶润之光。

最后,需要运用功夫到家的明针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使紫砂壶身变得更加洁净。

明针这一步骤必不可少,属于紫砂壶入窑前的精加工,纵使最好的紫砂泥料,若是没有明针工序,烧制出来也很容易造成壶面不够明亮的遗憾。

%title插图%num

国助工 陆淑芳老师【曲壶】

保证了紫砂壶烧制过程中的精细操作外,再来看看晶光、润光、和尚光三者的区别。很多人有误解,认为反正都是光,应该没有多大区别,错误地把关注重点都放在了紫砂泥料的颜色上面。

其实,紫砂壶的光泽恰恰能够比紫砂泥料的颜色,更能够体现内里的温厚和尊贵气质。

每一把做工良好、选料讲究的紫砂壶,经历一段时间的擦拭、保养之后,在不同深度的皱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

同时,反光点的密度大大增加,且这些光点是在不同深度折射出来的,导致这些光有好看的层次感,看起来既像光云又像光雾,非常温润。

%title插图%num

紫砂壶【晶光】

上面的两张图,是传统底槽清料紫砂壶表面的显微图片。放大了看紫砂壶,紫砂颗粒形成了大而疏散的反光点,这些就是“晶光”。晶光是比较微弱的光,不是亮眼的光源,需要细细观察才能够发现。

%title插图%num

紫砂壶【润光】

再来看看上面的两张图,是传统朱泥壶表面的显微图片。从显微图片上看,由于朱泥细嫩、颗粒较小,因此烧制结晶后的传统朱泥壶,表面大多数呈脊角纹状。

这些纹路,是朱泥壶爱好者口中的“砂皱”,附近细小而密集的光点,则是“润光”。润光和晶光相比,它的反光程度稍弱一些,光点和周围紫砂颗粒的对比度比晶光更柔和、温润,因此有“润”之说。

%title插图%num

紫砂壶【和尚光】

接着,看看如同和尚的脑袋般油光蹭亮的“和尚光”。上面的两张图,同样是紫砂壶在显微镜下的放大图片。仔细观察紫砂颗粒,凹凸不平,似乎也形成了光面的效果。但是,颗粒与颗粒之间都是脂浆,反光面是大块连续的画面,显得比较“平”。和尚光属于平面光,它和晶光、润光相比,没有太多的层次感。

最后,恒有堂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晶光、润光、和尚光均属于弱光。晶光多为大而疏散的光点,和周围色的对比度强烈;润光多为细小而密集的光点,和周围紫砂颗粒的对比度稍弱一些,更加柔和;和尚光属于平面光,俗称玻相,缺少层次分明的美感。

%title插图%num

国助工 陆淑芳老师【八方雄风壶】】

紫砂壶没有绝对的晶光,也没有绝对的和尚光。大家在选购爱壶的时候,需要避免选购和尚光(玻相)过多的紫砂壶,注意甄别晶光壶和润光壶。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紫砂壶的晶光、润光、和尚光,三者有何差异?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