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紫砂臻品 ‖彭耀年(制) 任淦庭传承人 · 刘全洪(铭)—— 《品仕壶》

紫砂作品 老泥匠 1015浏览 0评论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底槽清丨约 650cc丨全手工

彭耀年(制)

任淦庭传承人 · 刘全洪( 铭)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紫砂壶艺创作应遵循立足传统、不断创新的理念,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作品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具备独到的艺术欣赏价值。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整体端庄古拙,又显得雅趣盎然。一方面得益于其形制根植于久经考验的传统器型,另一方面则是恰到好处的装饰链接,将其艺术和人文元素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创作这把壶是基于一种中立态度的,对于传承,此壶更讲究对传统元素的提炼,对于创新,此壶则偏重于形态组合,以及思想理念的灌输效果。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壶身饱满有张力,空间感强,壶口与壶底上下对应,展现了悠远的紫砂趣味。造型略见繁复,难度极大,完全手工而为,足见作者手上功力。壶盖边缘一圈采用铺砂工艺装点,其上金光闪闪,加之镶盖工艺,更显尊贵高雅。

弯流壶嘴略显厚重,线条夸张独特,味道厚重不散。环形壶把粗细过渡特别,美感尤其突出。把上扣一个回转自如的圆环,此环灵动圆润,胎质细腻,可随意活动,不仅中和了整体造型的沉稳感,更优化了其古朴沉着的传统气韵,反显轻盈活泼,增添生机活力。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壶身上以刀代笔,以隶书篆刻诗文,把刀的痕迹与紫砂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于作品中,字体遒劲端庄,稳健有力,颇具金石意味。

诗文内容乃唐代诗人孙淑的《对茶》名篇“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内容字字珠玑,切题、切意、切壶,提升了整把壶的文人品位。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 正面 –

%title插图%num
图片因环境光及各种显示媒介影响

偏色差异各有深浅属正常现象

色泽以实物为准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彭耀年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知名陶艺家
原创型紫砂艺术家

一九六零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知名陶艺家、工艺美术师,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一九七九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多处指点。彭耀年说,顾景舟大师对他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造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所以,彭耀年做人、做事及造壶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彭工话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同他创作的紫砂作品,没有复杂的层次,简洁明晰的线条尽现其质朴本色;没有艳丽的色彩,简约端庄的造型明快而传神。造壶四十载,彭耀年坚持全手工制壶,在继承明清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于大器、重器方面独树一帜,是紫砂界”豪放派”代表人物。编著出版《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蜀山南街茶馆往事》、《彭耀年紫砂·范遥青竹刻》。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紫砂臻品 ‖彭耀年(制) 任淦庭传承人 · 刘全洪(铭)—— 《品仕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