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橄榄壶:体验一把明朝年间的时尚

紫砂壶型 老泥匠 522浏览 0评论

这篇橄榄壶仍是旧文,今晚一阅,发现很多粗糙的地方,又改了一遍——没办法,很多年养成的“毛病”,再看下去还会有修改空间。

先上一张橄榄图,青橄榄是我们潮汕人的消食水果,过年时我的至爱,想起就流口水。

一把仿制的大彬橄榄壶到手,居然让我生出了许多遐想。

时大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著名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其对紫砂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被沿袭的用泥片镶接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所制橄榄壶,高洁素雅,朴实无华,泥料调入粗砂,“砂粗质古肌理匀”,时人评说:“几案陈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笔者手上的仿大彬橄榄壶,所用泥料为八十年代的老紫泥,陈腐至今,洗尽铅华,留下的是沉稳冷练之感。壶身颗粒饱满粗糙,铁质析出较多,云母遍布。懂得泥料的同好一看就知是上等好泥。

制壶者是名不经传的工手,无需特别介绍。不过直观看来,与资料所载的大彬橄榄壶已经是高度接近,应该也是老师傅了。壶身高挺,状如竖起来的一棵橄榄,造型匀称,观感极佳。

子扬玩壶已经有些年头,追求真善美、摒弃假大空。比如说注重实用性,我想紫砂壶之所以从实用器具成为历久不衰的艺术样式,其根源还是在于本初的实用性,讲究制作工艺、增加书画装饰,就是使这种实用性得到更好的延伸传承。试想一个再漂亮的紫砂壶,如果不实用,那该多尴尬。这里不展开讨论,只说这一个橄榄壶,几经把玩,我发觉特别适合单手抱壶直接喝茶——

一是壶的椭圆形状特别适手。食指穿过壶把,小指置于壶底,拇指护盖,中指和无名指配合食指抱住壶体,便可直接对着直流壶嘴喝茶了。

二是壶身与手掌最大面积地接触,可以起到暖手的作用。泡一壶茶,待茶水温度适宜时,两手同时环抱壶身,在冬天,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暖手壶么!

我揣摩大彬同志四百年前制作此壶,应该是大大地突出了这种实用功能,而且是十分的自得其乐了。试想手持此壶,在自家庭院里踱步赏花是何等闲适,手上暖暖的,心里美美的。若是在大街上走一走,又会被人们如何地艳羡追捧?当时大彬壶可是奢侈品,这种派头,可不是开始使用手机的年代、手持大哥大走在大街上所能比拟的。嘿嘿!多么棒的慢生活啊,这不是当今生活节奏快得喘气都难的现代人所追求的么?

其实明朝年间已如今世,茶风盛行。现代人玩壶品茶的追求,说到底也不过是几百年前这一些古人的生活常态而已。

文末上一张粤东普宁市涂洋乡老家屋顶上拍的大山照片,山上种植着很多高大的橄榄树,少儿时代是小伙伴们比拼攀爬技能的“最佳拍档”。突然有点想念,该找时间回去看看了。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橄榄壶:体验一把明朝年间的时尚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