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妈常对我说:嘴阔吃四方。因为我从小嘴巴就很大。这句潮汕俚语,相信不是潮汕人也看得懂。果不其然,长大后我游走多地工作,到处“骗吃骗喝”真是有些年头了哈!
于是我爱上了这款阔口如意壶,跟我简直达到了貌似神合的境界。
这款如意壶,虽为小品,但观感雍容大度、落落大方。其最大特点在开口阔大,壶口直径比底部圈足还大,但比例却又感觉特别协调。爱壶之人十分清楚,阔口壶非常方便置茶清渣、观赏叶形。
壶体弧度饱满,腰身圆美,200cc的小品,能够做出这种感觉实属不易。壶纽是拱桥状如意柄,线条优雅、挺括实用。如意纽外围饰以凸起圆圈,既增强壶盖层次感,又寓意如意圆满。盖沿略大于口沿,又形成了视觉上的多变,使得整器更加灵动、富有神韵。
一个实用壶,能够做到如此形制精简,几何线条又如此优美,体现出紫砂壶的别样美感,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泥料好、工艺精,壶款实用,寓意吉祥,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观。这样的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喜欢?
底款只是一个茶壶形状的款识,没有名章,足见这是一个“代工壶”。代工是紫砂行业普遍现象,笔者认为,只要不作假、不盖名家章牟取暴利,像这种几百块钱的实用壶,谁做的未必要穷究。其实自清末民初始,由于商贸繁荣,代工早已有之,有的商号、商标老板除了自己的款识,甚至也会让名手工艺师盖上名章,以彰显价值。
面对这款如意壶,我更多想到的是宜兴紫砂行业最大群体的民间艺人,他们之中不乏默默无闻的制壶高手,做人诚实守信、做壶一丝不苟。所谓人如其壶,从中可看到一种追求真善美的匠人精神,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拿着这款如意壶回到潮汕老家,在这个百十年来偏爱盖碗以及本土孟臣小壶的地区,如意壶竟然也得到好些茶友的认可,颇感意外。行走于潮汕各地,感觉到生活于潮汕本土的朋友,近些年来已经放开心态,接纳外来茶叶品种和紫砂茶器,这应该说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潮人精神中坚韧不拔的品质真实体现于工夫茶中,体现于做事做人之中。欣赏并且接纳紫砂壶和各类茶品,我视为潮人开放精神的一个极好注脚。
作为多年醉心紫砂壶的茶人,我乐于见到紫砂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爱壶玩壶的人越来越多;也乐于因紫砂壶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一起分享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和茶文化,成为一个个愉悦生活的践行者。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阔口如意壶:让紫砂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