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印
重温二百年前的文化记忆
北宋诗人陆游在《闲居自述》中云“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枚石头经艺术手法的神奇造化,可以变成色、纹、韵、刚、柔、形皆独特的印章,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之力量。
中国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印章一直为文人心灵和思绪的寓体,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而声名远播。
▲ 西泠八家印之 丁敬
尺寸(长×宽×高 cm):30×24×24
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即符节、凭证,合起来便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一枚印章,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在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特征标志、时代发展的见证印记和大众品位的变化认知。
印章文化其实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印章的核心在于篆刻,并以各种材质作为实物承载。所以,材质是孤立的,篆刻亦是相对单调的,但材质烘托了篆刻的内容,篆刻反之实现了材质的价值,两者珠联璧合,构成了篆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印章文化。
▲ 西泠八家印之 蒋仁
尺寸(长×宽×高 cm):22×15×36
中国印起源于何时何地,几千年来似乎俨然成了一个谜一样的传奇,但是印章的发展和功能转化却从未停止。至清代,文人刻印走向了巅峰时代,当时的文人追求将绘画、书法、篆刻三种艺术融为一体的审美风尚,使印章成为文房用具中的重要门类和收藏赏玩的艺术品,并产生了很多流派,其中,“西泠八家”便是当之无愧的个中翘楚。
“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这八家。他们的篆刻艺术风格又被称为“浙派篆刻”,是清代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虽称“浙派”,但其辐射远不限于浙江一隅,对篆刻史的影响极为深远,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的先河。“西泠八家”的书画篆刻艺术在历史上绵延近150年,并在江浙一带薪火相传,1904年西泠印社的设立,便与“西泠八家”文脉相连,渊源极深,并在其历史沿革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西泠八家印之 黄易
尺寸(长×宽×高 cm):16×16×52
文化,其实是有记忆的。
当一切随时光变得黯淡无华,却还有融入基因的文化依旧闪耀光芒。记忆总是与人相关联的,故而“西泠八家”所串联起的文化记忆,始终从历史深处走来,经久不衰,令人欣喜又欣慰。
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来演绎和留存文化的,艺术的实质,便是文化。
雕塑和篆刻可谓师出同源。紫砂雕塑《西泠八家印》一套八枚紫砂印章,既为致敬先辈伟绩,亦为重温二百年前的文化记忆。
前人俱往矣,但前人的艺术个性和伟岸气场却足以影响今人。《西泠八家印》以八位名家的个人形象和艺术风格为创作背景,组合人物与思想的双重审美格局,通过一枚枚颜色和形态各异的大型紫砂印章,来全方位地概述他们的艺术人生。
▲ 西泠八家印之 奚冈
尺寸(长×宽×高 cm):32×24×24
每一枚印章上均以深浅浮雕艺术刻画一位西泠大家,他们均衣着素朴简约,相貌仪表端庄,神情平和,双目深邃,颇具古代君子文人之风。与人物形象构成对应的背景刻画惟妙惟肖,依据不同人物的生平记叙,分别装饰立体浮雕化的松竹、古树、峻石、茶案,而人物则沉浸在当下环境中,或手执书卷、茶壶,或执杖端坐等,意境深幽而颇具韵味,使整个雕塑画面极具场景感。
印章的另一面则分别篆刻所对应名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简介,字字珠玑,并由中国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桑宝安先生亲自操刀刻字。
▲ 西泠八家印之 陈豫钟
尺寸(长×宽×高 cm):23×23×42
桑宝安先生师出名门,艺术造诣颇深,他的篆刻与书法一样,区别仅限于工具与材料——他以刀代笔、以刻代写,使刻字表现出书法的风格。
《西泠八家印》得益于桑宝安先生的通力合作,使其艺术效果得以锦上添花,每一枚印章都由桑先生亲自钻研、设计和实操,他讲究刀法的运用,或斜切深挖、或浅切顺刀、或双刀斜刻、或单刀轻挑,极尽变化,用切刀表达了笔意,整体内容布局章法精整、结构合理,阳刚大气、金石意味甚浓。
▲ 西泠八家印之 陈鸿寿
尺寸(长×宽×高 cm):23×23×46
文化,其实是有记忆的。
当一切随时光变得黯淡无华,却还有融入基因的文化依旧闪耀光芒。记忆总是与人相关联的,故而“西泠八家”所串联起的文化记忆,始终从历史深处走来,经久不衰,令人欣喜又欣慰。
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来演绎和留存文化的,艺术的实质,便是文化。
雕塑和篆刻可谓师出同源。紫砂雕塑《西泠八家印》一套八枚紫砂印章,既为致敬先辈伟绩,亦为重温二百年前的文化记忆。
前人俱往矣,但前人的艺术个性和伟岸气场却足以影响今人。《西泠八家印》以八位名家的个人形象和艺术风格为创作背景,组合人物与思想的双重审美格局,通过一枚枚颜色和形态各异的大型紫砂印章,来全方位地概述他们的艺术人生。
▲ 西泠八家印之 赵之琛
尺寸(长×宽×高 cm):23×17×38
雕塑具有宽泛的、质感的文化载体特征,《西泠八家印》凸显出以雕塑的形式来彰显印章文化和篆刻艺术的底蕴。每一枚紫砂印章雕塑就是一位艺术大家的缩影,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连同其不朽的身躯被浓缩在了一枚印章里,让人心生敬畏。印章的造型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具体的装饰式样则更加丰富多样,它们方圆并济,苍劲质朴,古拙浑厚,别具面目,与西泠文化中的篆刻之风相得益彰。
雕塑《西泠八家印》,应该算是我创作生涯中一次较为宽泛的选题尝试了。究竟如何来表现“西泠八家”这八个人以及他们的艺术贡献,并且不落俗套并避免效果重复呢?为此,我主要通过挖掘塑形艺术的视觉特征,从审美体验出发,萃取以形、神、气、韵为核心的传统审美特质,将“西泠八家”的文化精神与篆刻艺术结合,进而塑造出生动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 西泠八家印之 钱松
尺寸(直径×高 cm):18×44
这一套《西泠八家印》体积庞大,但气势恢宏,它们本身就是对文化记忆、对篆刻艺术历史的宏观演绎,场景感、气场、犹如走过了两三百年的辉煌文化史,穿越时光,倍感安宁。
文化记忆与过去和未来均有关联。
过去和现在、传统和创新,亦从未停止对话。
雕塑一整套《西泠八家印》,就是用紫砂艺术语言的形式,实现对与前人、与文化、与岁月的深情对话。
作品名称:西泠八家印
作品尺寸(长×宽×高 cm/直径×高 cm):
◆西泠八家印之 丁敬:30×24×24
◆西泠八家印之 蒋仁:22×15×36
◆西泠八家印之 黄易:16×16×52
◆西泠八家印之 奚冈:32×24×24
◆西泠八家印之 陈豫钟:23×23×42
◆西泠八家印之 陈鸿寿:23×23×46
◆西泠八家印之 赵之琛:23×17×38
◆西泠八家印之 钱松:直径18 高44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王潇笠 ◇ 西泠八家印丨重温二百年前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