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唐)白居易 《雨后秋凉》
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既是文人雅士定义生活乐趣的标配,也是漫漫人生一路相伴的风景。
四季皆可为人生之境,然自古至今,唯有秋天更得文人心,想来是秋意袭人,秋气飒然,更添几分生活本身的底蕴。
我们寻秋、见秋、逐秋、又念秋,其实一切不过水到渠成。创作一件与秋天相关的紫砂壶,自然也笃信,壶意即是天意,也是人意。以一壶定格秋意,表逐秋之心,遂领略一生漫漫无尽思念。
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用紫砂壶来表现秋天,既过于抽象,又不便太过具体。秋之景,亦如人之境,每一个人都能够于不同的角度提炼不同的素材,诠释不同的理解。
作品《逐秋》,便是作者心中的一种秋日模样。丰收季节,瓜熟蒂落,成熟的果实缀于枝头,琳琅满目。每一只硕瓜,都是秋天的代名词,因而取瓜为形的《逐秋》,自然也成了秋天的影子。
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逐秋》主体循圆器风格,以曲线勾勒壶型。壶身呈圆珠状,无颈、嵌入式壶盖,与壶身构成一个完整的“圆珠”形体。其圆润饱满、庄重典雅,且胎体质感色泽亮丽、晶润可爱,洋溢着温和尔雅的美感,显得亲切可观,像极了一只成熟的硕瓜,刚刚蒂落,新鲜盈满,装载着秋收的喜悦。
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此作以细节装饰升华意境,秋气之盛、秋收之寓,在花器风格的引领下,别有一番妙趣横生。壶嘴、壶把与壶钮均取瓜藤之象,细节逼真,曲度和顺,做工精致,栩栩如生。细细的瓜藤之形,优化了壶的实用性和审美体验,而藤蔓与硕瓜之间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更凸显出了丰收气息,营造出秋天的独特氛围。
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以壶钮和壶把为接触点,自然攀伸出数片嫩叶,贴饰于盖面或壶身,其妙取浮雕之法,无不精巧灵动,仿若随风轻拂,更具立体效果,抚之精细,观之有趣。嫩叶与瓜藤相连,与硕果相贴,乃点睛之笔。
紫砂壶《逐秋》
作者:王潇笠
以《逐秋》之形,定格心中的秋意,虽无意言秋,却处处显得韵味盎然,令人动容。“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日日更迭,岁岁交互,昨与今,新与旧,往往就似这秋气一瞬间。人生如四季,但秋天并不苍凉,更多的是每个人都要迎接收获带来的喜悦与淡泊。我们寻秋、见秋、逐秋、又念秋,就像回味自己的人生。秋天总会到来,而等待它的心态和过程,才是秋天之于每个人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王潇笠紫砂壶《逐秋》丨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