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雕塑《如意》
作者:王潇笠
人,生于尘世,归于万物。如果把一生当作一条道路,必然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难得有长长久久的一帆风顺,故而对一切美好的追求,便成为了世人最普遍的生存愿景。
如意二字,莫不是世人对美好的一种解读。它代表祥瑞、寓意福禄、象征平安顺遂。如意可以是一种心境、情怀,也可以化身为具象的艺术品,比如“玉如意”,以及它所衍生而出的“如意纹饰”等,均是对如意形式的艺术化反映。
紫砂雕塑《如意》
作者:王潇笠
如意的模样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他的个性如意,而艺术创作者则擅长把心中所解通过作品来予以诠释。故而,如意可以是一幅画、一把壶、一件披肩……紫砂雕塑《如意》显然是一项属于雕塑范畴和紫砂语言格局下的如意风采呈现。
紫砂雕塑《如意》细节
作者:王潇笠
《如意》取佛像雕塑为原型,它对肖像、妆容、衣着、佩饰等的设计均十分讲究。整体参考观音菩萨的形貌特征,气宇轩昂,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信念。
其仪容清丽,发髻高耸,衣袂飘逸,缨络绕颈,以莲华坐姿趺坐在莲花台之上,显得端庄大气而不失惟妙惟肖。细节刻画尤为注重,首先是面容申请,佛像面额饱满,双目垂闭,嘴角上扬,眉心点红印,无不流露出菩萨的慈悲温情。右手持一卷经书,左手持一柄“如意”,成为了整件作品的主题点睛之笔。
紫砂雕塑《如意》细节
作者:王潇笠
何为如意?
我们风风火火地祈求美满,追逐如意之境,但若心无光亮,所得如意终究也不过是一场片面浮华。这件《如意》雕塑传达了一种理念——如意不止是尘世的快乐体验,更是一场身体力行的人间修行。
除了佛像雕塑所传递的艺术视角审美外,《如意》在人文立意上连接的佛文化内涵,则无疑更丰富了对如意的深层解读。以佛像之形传递如意之境,或许只是它的外力呈现,而无论是表现于佛像知足常乐的随喜神情,还是一手持“如意”,一手持经书的巧妙布局,都在传达如意于心的真正共鸣。
紫砂雕塑《如意》俯视图
作者:王潇笠
一柄“如意”和一卷经书,分别代表了现实和婆娑两个世界。所谓如意,一半为尘世的如意吉祥,一半乃婆娑世界的修行体验。比起完美,完整的修行经历,显得更为难得和重要。
紫砂雕塑《如意》
作者:王潇笠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只有体验过了人间悲欢离合的完整过程,方为参透人生真谛,修得“真”如意——那大概便是犹如“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般的自由和自在。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王潇笠 ◇ 如意丨一半为尘世如意,一半乃婆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