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木秀于林,才知根的深度】—— 紫砂艺人郁伟杰

紫砂工艺师 老泥匠 550浏览 0评论

%title插图%num

从紫砂厂的边门进入,徒步绕过两排店面就到了郁伟杰工作室。进了门,瘦瘦的郁老师坐在茶盘后热情地招呼:来来来,喝茶喝茶。

郁老师很谦虚,直言自己是个普通的手艺人,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

九一年开始做壶的郁伟杰,那时候刚高中毕业,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因为家在农村,每天放学回到家,家里有地的学生就帮着家里做农活,而像他这样的母亲在家里做壶,他就帮着打身筒、捏嘴切鋬,耳濡目染学着做,烧出了成品壶就挑着出去卖。那个时候紫砂的行情不太好,郁伟杰做了一阵子的壶,眼看着前途渺茫,不甘心的他觉得还是得念书,于是报考了会计。人人都说读书能改变命运,尤其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更是唯一的出路。会计毕业后,顺理成章当上会计的郁伟杰,因为有文化,还被村里提拔当了团支部书记。对年轻的他来说,前途本是一片光明。可是郁伟杰心中始终放不下紫砂,于是一日他从枯燥的数字里抬起了头,适逢紫砂市场正在回暖,紫砂这个词便在他的心头盘亘,说出于对紫砂的爱也好,对本能的坚持也罢,他毫不犹豫地再一次摸起了泥巴……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2004年的某一天,郁伟杰在工场里配嘴鋬,正认真的思考着,冷不丁边上有个人在主动地指导他,哪里要满一点,哪里要收一些,怎样嘴鋬胥出才顺畅……他一惊,回头一看是一位慈祥的前辈,郁伟杰虽然不认识对方但很开心,做紫砂这么久,自己一直都是在默默地钻研,很少能得到同行的指点,更何况对方的专业度让他无比钦佩。一老一少围绕着壶的话题聊得难分难舍,分别后他才跟熟人打听,刚才的这位前辈居然是紫砂大师范洪泉。范洪泉在当时是炙手可热的名人,1956年进入紫砂工艺厂的他,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老艺人,是“可心花货”的嫡传弟子,范洪泉手制的大型东坡提梁壶曾经在紫砂界名噪一时,由于他艺高人胆大,人称“范大胆”……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从此,郁伟杰的紫砂之路上多了一位恩师,鞭策他谦虚好学,让他比以前更勤奋,范洪泉悉心传授他制壶的诀窍的同时,更是对他关爱有加。郁伟杰比平时更刻苦也更努力,做壶占据了人生的日日夜夜。作品但凡有成品出来就被客户拿走了,连照片都来不及拍。这些年来,他的作品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各种奖项纷至沓来,但甚少有人知道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紫砂壶手逐渐成长为一名紫砂高工的途中,倾注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和历练。

说到师傅范洪泉,郁伟杰打开了话匣子,师傅对做壶的执着不是一般常人可比,首先工具肯定要自己做的,仅一个篦子就做了整整一麻袋。师傅对他要求很高,教他用铁线做线杠,因为铁线不易变形,而且使用时间长。师傅做的工具非常细致,在对壶的水准要求上不得有一毫厘的偏差,近八十岁的高龄的范洪泉至今还坚持每天做壶,自制工具,一坐就是一整天,寒冬酷暑从不间断。师傅对他很严格,即便到现在,指导他做壶时只要发现他想偷懒,或者走捷径就会严肃地呵斥,哪怕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岁的郁伟杰,早已是一名紫砂行业里的佼佼者,可在师父面前,永远是那个在泥台前奋力学习的学徒小孩。

提及师傅名震一时的东坡提梁壶,郁伟杰的眼中充满了钦佩之色。他找来了自己做的一把改良过的东坡提梁壶,350CC左右,上好的紫泥,除了大致的形制和东坡提梁近似,壶把用梅桩遒劲的枝丫做造型,更增加了随意性和观赏性。点点梅花熨帖在壶身和壶嘴周围,疏密有致。紫砂手艺人的热爱便是像梅花一般的,在愈多个寒冬凌冽中默默忍受重重磨难的梅花树,才能牢牢扎根在这门艺术的土地上,生出一枝独秀的作品,才配得上傲骨的百花之首。

%title插图%num

笔者看了看那把提梁,再看印在书上的范洪泉的经典之作,相似的气度与神采在两把壶之间游走。郁伟杰所制的东坡提梁壶身敦厚,泥质丰腴,手感温润。能读出他个性里沉稳细致的特征,或许是来自于曾为会计的工作经历,但更多的应该来自于有追求的手艺人在成千上万个日日夜夜的积累。我想一个曾经为时间打磨过的人,是有着定海神针一般的耐性和韧性的。

郁伟杰看自己的壶,眼中满是喜爱,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般。没等我开口,他又拿出了一把壶,这是一把段泥壶,壶身像一个半椭圆形的南瓜,壶盖和壶把、壶嘴都是松枝造型,壶身上画着墨绿和褚色相契的松针,壶盖上有几颗松果,因为松果主题的花壶太多了,用松针的不多,难度更大,也更直观。这把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卧石听松。看着那段泥椭圆的壶身,不正像一块横卧着的大石么?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我们聊起了紫砂的前景,他说他很庆幸选择了紫砂,妻子现在还在从事着会计的工作,用他妻子的话说,郁伟杰是蜕变了,怎么说呢?就是说以前只是单纯地喜欢紫砂而做紫砂,现在的他为自己确立了目标,在做好紫砂的同时更希望宣传紫砂,弘扬紫砂。作为一名紫砂从业者,这些年,他通过紫砂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紫砂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更为他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他说紫砂传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创新,他会尽自己所能多学习、多努力,多出好作品。

出了门来,空气里的寒湿让人打个寒战,古城丁蜀的紫砂街,抬眼密布的紫砂工作室前,漫步着慕名而来的收藏爱好者们,家家门前花木葳蕤,虽是寒冬,却无碍生长。人们在这些小胡同里走出属于紫砂的年代,而在这百花齐放的紫砂界,只有壶艺最扎实的艺人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木秀于林,才知根的深度】—— 紫砂艺人郁伟杰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