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非强 来之无穷
—— 马璟辉的紫砂缘
紫砂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标签,引起了越来越多收藏家的关注,目前的紫砂界,艺师之间正在悄悄地实现着新老交接,互为成就的过程,这是一个好现象,同时也对年轻一代的紫砂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璟辉作为其中的一员,经历了技艺的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具有说服力的作品语言,是实实在在的紫砂潜力股。
马璟辉从事紫砂的机缘有些不一样,他的祖上并没有从事做紫砂一行的前辈,但他对紫砂的了解却比常人更便利和直接。原因是,他有一位精通紫砂老壶收藏,并从事紫砂壶销售的父亲。从小跟在父亲的身边,看壶听壶和揣摩壶,本就聪慧的他哪有不得益的?自1996陶瓷工美专业毕业马璟辉正式开始动手做壶,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从艺经验。交谈间,他对紫砂壶的传统历史如数家珍,他说做紫砂和练习书法都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逐步的积累,慢慢地沉淀,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说起老壶的好,七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物质都极为匮乏的年代,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机会能一睹老壶的风采。所谓的老壶就是明清时代的高手作品,在紫砂最辉煌的时候,国内的人均水平都还不够富裕,一批批爱好紫砂的台湾商人纷纷来到蜀山的紫砂市场,竞相收购。那时候的紫砂价格都不高,到了八十年代末,紫砂人渐渐有了资本,于是台湾壶大量回流,马璟辉在父亲的影响下,得到了众多紫砂老作品的启迪,这对他紫砂壶艺的增长帮助很大。
俗话说“师父请进门,修行靠自身”,马璟辉先后拜紫砂名家谈跃伟、陈国良,得到了传统紫砂的正统的指导 ,紫砂技艺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转益多师说的是有追求的人,懂得在不同的高人身上得到不同的滋养,从而完善自己的作品风格,紫砂技艺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马璟辉从少壮时期在老壶上学到的造型基础和制作风格,到后来不断的研磨学习,使他的从业之路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这不是所有艺人都能做到的,马璟辉不仅在继续努力,而且还在坚持。谈到自己的作品,他说光素器最能看出功力和工艺,是他最擅长的,花货也涉及做一些,也能驾轻就熟。他说,年轻的时候喜欢花哨的东西,到了一定的年纪,心慢慢沉淀了,就想多做一些传统的作品,这是个心理成长的过程,是伴随着时光的流转而自然生成的状态。
马璟辉爱笑,交流起来很轻松,聊了作品就免不了聊一聊紫砂的前景。紫砂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紫砂人不仅仅是紫砂作品的作者,还是作品的推广者乃至销售者,介于这种特殊的身份标签,很多紫砂人考虑的不再是作品本身的创新,而是如何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心态,如何正确地把握市场规律,从而成为紫砂市场的操控者。在这个前提下,必须要牺牲一些情怀上的坚守,如何把好这个度,仍保持自己的一份初心就变得十分重要。作为千千紫砂从业者中的一员,马璟辉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有自己的底线,更有自己的追求。
早在2008年,马璟辉就默默地肩负起传承紫砂的重任,高调做事,低调地做人,这也许就是所有人提到马璟辉都翘起大拇指的原因。徒弟带得越多责任就越大,自己的时间要分出很多来培养徒弟,这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但马璟辉做到了,而且还在坚持。看得出他很忙,忙得有价值也充实,作为一名优秀的紫砂人,马璟辉是值得被珍视的,是潜力无穷的……在紫砂这条长河之中,如此优秀的人必定留下自己的一抹盈彩,焕发勃勃生机。
艺师简介
MA
JING HUI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陶瓷协会会员
※ 197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先后师承谈跃伟,陈国良两位紫砂名师。
※ 1996年毕业于陶瓷工艺美术专业,后从事全手工壶艺创作。
对古代紫砂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鉴赏。作品总能透露出他对人性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
其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 2011年,作品《无相》在第二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荣获 金奖;
※ 2015年,作品《方菱》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 中国工艺美术 金奖;
※ 2015年,作品《钰井》在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 中国工艺美术 创新艺术 金奖;
※ 2016年,作品《月印壶》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荣获 金奖;
※ 2017年,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作品赏析
马璟辉–月印
壶身呈现半圆,如印月盈怀,令人思绪万千。壶身隐现的几个面若隐若现,工艺精良,手感极佳。壶身稳妥,短流弯把,比例和谐,圆融活泼,给人以美好的心灵感应。纵观此壶的设计,纵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初为人生的悦然,更有月印千般不识面,只缘生在红尘中的坦然,古朗月行之间,得失随缘,人生的种种机缘尽在不言中,各自圆满。
马璟辉–朱泥纳瓢
石瓢的来历,就像它所历经的紫砂时代一般精彩纷呈,“石瓢”最早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作为紫砂传统经典款式,石瓢又分为多种,其中汉棠石瓢和景舟石瓢最为常见。这款石瓢型态雅致,壶身略微下压,壶把和壶绊舒展挺拔,器型端庄稳重,壶足遁隐,整壶的流线性强,刚中有劲,敦实调和。作者借助于朱泥的色泽和复杂的成型工艺,在石瓢细腻柔润的外表上赋予文人印记,梅花花瓣精妙,枝干练达,既汲取了石瓢壶的精华,又提升了紫砂的艺术欣赏美。
马璟辉–西施
西施壶,顾名思义和西施一样美。此款西施壶略有改良,壶肩部分微微收拢,使壶身更加饱满莹润。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荷花花瓣饱满,被篆刻于西施壶的壶身,叶茎分明,刀落处干净利落,和西施壶的美轮美奂完美结合,让原本素朴的紫砂泥实现了和谐统一,文人篆刻和紫砂工艺相得益彰,令人爱不释手。
马璟辉–钰井
紫砂泥,富贵土,堪比黄金玉玦,钰井壶壶身曾梯形,壶盖宽大,线条明朗,壶流胥出自然,壶把和壶身平缓合体,泥色温和,呈现典雅之韵味。有追求的紫砂人,追摹先贤的名器久了,内心的创造力犹如磅礴泉涌,化身为提炼经典的楷模。在壶身委以极致书法,为此壶增色不少,更显文人气魄。
马璟辉–乾坤
乾为天,坤为地,乾坤是为天地。此壶囊括了宇宙的天地之象,大气磅礴,古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都在于阴阳。此款乾坤壶的壶身踏实如土地,以圆型为主,展现了地母一般的温和包容,万千气象均纳入其中。壶的直流和弯把则呈现了方形,和四方壶盖遥相呼应,方和圆,在同一把壶中有机地组合,对技术的要求很高。方正的天,擎起无边的力量,宽厚的地,支撑宇宙的无限变通,一把小小的乾坤壶,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和极致的艺术魅力。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持之非强 来之无穷 —— 马璟辉的紫砂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