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事 纳言笃行——华昱
在紫砂从业者中耕耘的每一位,都是和紫砂有缘份的。华昱具备了天时地利,作为华健大师的侄子,他的幸运是普通的紫砂人可遇不可求的,命中注定了他要吃紫砂这碗饭。从十六岁初中毕业开始,华昱就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得到了华健和吴奇敏夫妇一对一的手把手教学,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为人处事,受师父的影响颇多。弹指一挥间,已是十五年的时间,从圆器到方器,从学徒到一步步晋升为紫砂工艺师;从一名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对对紫砂之路有理想有抱负的佼佼者,他始终在不断地摹习和钻研技艺的路上。
华昱话很少,记忆里,他对自己十六七岁开始学艺的初期,还是停留在一心想出去玩根本就坐不住,但碍于师父吴奇敏和大伯华健的严厉,才慢慢坚持了下来。苦尽甘来这个词,对华昱有特殊的意义。谈到自己的作品,华昱说师父吴奇敏对她自己的作品也从不手软,不满意的壶胚立即就摔碎了,所以他们这些徒弟也一样,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曾摔掉了多少失败的作品。记得自己是同学里最早开始学习做紫砂壶的,那时候紫砂行业并不好,华昱做壶是极刻苦的,他非常注重茶壶的气韵比例,而气韵比例是要经过无数次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华昱抓住了一切能和高手交流的机会,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紫砂业人才济济,好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华昱日积月累练就了相当扎实的传统技艺基本功。他坚信,要想技艺达到一定水准,眼界很重要。
常言道好酒不怕巷子深,那也得是好酒才行,华昱期待自己成为那一坛好酒,面对市场上百花齐放的热闹,他安于孤独,不断地历炼。不知不觉中见证了紫砂从没落走向辉煌的过程,幸运的华昱坚持下来了,一级一级地往上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些年的苦修终见成效,他的作品或方或圆,或方圆结合,不力求当下,唯争取未来能传世。
这么多年,华昱始终在向传统器致敬,他临摹了很多紫砂前辈留下的经典器型,特别看好的是明清时代的传统器。有一阵子他特别迷恋这些老器物,于是主动拜访了一些有资历的收藏家,在他们那里观摩了部分经典老紫砂器,受益匪浅,让他对传统器的理解和提升打开了眼界,对作品创新华昱有自己的理解。这期间,他受到了龙文的影响,这个才子能写能画亦能刻,让他学到了很多,明确了追寻属于自己的方向。华昱很清醒,对这个时代的认知都有自己的观点,他说自己还很年轻,在习艺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永无止尽的追求是紫砂人必须具备的从业精神,只有自己不懈地努力,把人做好,把艺学好,把壶做好,才能对得起大伯华健和师父吴奇敏的悉心培养。
现在,师父吴奇敏,华健的学习班每年都有新的学弟学妹们进来,作为师兄他和其他师兄妹一起为师父帮衬一些琐碎的事宜。每一件作品做好了,习惯性地要拿去给师父看看,师父再忙也会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为他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华昱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着紫砂技艺的长进。他说自己还要更多的磨练,时常会感觉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唯有稳扎稳打,才能成就更多更好的作品。至于目前的工作环境华昱表示很满意,对自己能有今天很感激,感激师父华健和吴奇敏,感激紫砂这个摇篮,让自己能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走上紫砂创作这个美好的职业。
在丁蜀这个小镇,任意推开一户紫砂人家的门,见客置茶,惠友如常,迎来送往的皆是跟紫砂有缘的人。华昱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方和圆的世界里感悟人生哲理,追求作品的底蕴,感受紫砂的审美,不断地提升着自身的气质,是幸运更是幸福。关于紫砂话题年年更新,永远也讲不完。
艺 师 简 介
HUA YU
工艺美术师
1990年出生,2007年进厂师从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省陶瓷艺术大师华健,从事紫砂工艺创新与制作。作品以光素器为主,经过多年全手工制作与探索,积累了自己对紫砂器成型的一种理念与见解。
※ 2015年6月,作品《用卿圆壶》荣获宜兴市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十届手工制陶大赛二等奖。
※ 2015年,荣获首届紫荆城壶中天地新人新作大奖赛年度最佳新人、一等奖。
※ 2015年,作品《圆钟壶》荣获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
※ 2015年,参加香港陶都风紫韵香江展览。
※ 2017年8月,作品《怡圆壶》荣获中国(江苏)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交易会暨2017“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 2019年11月,作品《六方笠帽》荣获《“紫道·黔行”宜兴紫砂名家艺术作品展》暨“方圆”杯紫砂创新作品大赛金奖。
作 品 欣 赏
华昱 –【六方笠帽】(还原烧)
华昱 –【鼓圆】
华昱 –【六方宫灯】(还原烧)
华昱 –【梨式对壶】
华昱 –【六角莲子】
华昱 –【怡圆对壶】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华昱紫砂壶|日行一事 纳言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