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泥料辨别丨大红袍、朱泥、红泥,你分得清吗?

紫砂百科 老泥匠 1479浏览 0评论
%title插图%num

碧海满瓢-大红袍-张春琴

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的陶土中有一种叫做嫩泥的矿料,是接近地层表面的黏土岩。

而嫩泥矿层的底部,有一种坚质矿石,开采时须用硬器掘之。这就是红泥矿,古文献说它是“末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其矿物组成为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它的色彩呈现与烧制温度紧密关联,成品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因含铁量多,所以烧成后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颜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

红泥

红泥可以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其区别就是原矿层的不同及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若是色泽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title插图%num
独角金蟾-红泥-陈红军

朱泥

由生胚至烧成,收缩率达到10%-25%之间,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这是由于朱泥泥性娇,成型工艺难高的原因。所以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胚件表层的装饰用。

泥性

①结晶度高,泥的断面接近瓷质。

②含铁量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析出铁质,出现火疵点。

③泥色如橘。泥料未烧前为橘黄色,烧成后红色中透着橘黄,用热水冲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④收缩率高,成型较难,收缩率大的高达30%,烧造过程中极易变形,生胚烧成率仅约7成,从古至今多制小品。

%title插图%num
巧珠壶(孟臣)-朱泥-张春琴

大红袍

古代将大红袍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是因其泥料低张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料掌握不易。

泥性

烧制时易起皱、开裂塌陷、变形,窑温轻则偏黄易还原,重则变形起泡,成品率低。

烧成后质感绵密,紧实细致,持之孔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极大,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窑温约1080度,收缩比约30%。

%title插图%num
碧海满瓢-大红袍-张春琴

综上所述

这几种泥料可以从质地、成品来区分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泥料辨别丨大红袍、朱泥、红泥,你分得清吗?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