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紫砂臻品 ‖ 彭耀年 —— 《 品仕壶 》

紫砂作品 老泥匠 783浏览 0评论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传说中的大红袍 | 580cc左右

全手工 | 彭耀年 制

%title插图%num

两款可选

%title插图%num

款一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壶身饱满有张力,空间感强,壶口与壶底上下对应。凝重独到,展现了悠远的紫砂趣味。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大平底壶,紫砂壶在初创时期艺人就采用单片做壶底,简洁而就成型法,作者也采用此手工成型方法,体现古法实用器结构成型,追求并探索先人自然法道。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整壶古朴典雅,器形敦实稳重,壶底为筋纹勾勒四瓣,精美雅致。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筋纹自然过度,道法自如,深浅有致,造型略见繁复,难度极大,完全手工而为,足见作者手上功力。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壶盖边缘一圈采用铺砂工艺装点,其上金光闪闪,加之镶盖工艺,更显尊贵高雅; 采用家藏传说中的大红袍泥制作,泥料致密细腻,仿若富有弹性的美人肌肤,易包浆,泡茶醇香!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弯流壶嘴略显厚重,线条夸张独特,味道厚重不散。环形壶把粗细过渡特别,美感尤其突出。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壶身铭文:蜀山文房篆刻名仕,万瑜之先生精心装饰,此为孤品!更显收藏价值!

“肚大嘴尖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款二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大平底壶,平底也称为自身底,形制拙朴,结构简洁明快,看似简单朴素,工艺确难。烧制后不易变形,不起翘,方能修得正果,是比较少见的壶底造型。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此壶构思深沉,且形态美观多变,让人赞叹不绝。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壶身正面采用阳刻手法,万先生以刀代笔,把刀的痕迹与紫砂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他对阴刻线条凹凿和对阳刻底部肌理的处理诠释非常到位,彰显工艺!铭文内容:人间有味是清欢

%title插图%num

品仕壶

背面隶书,内容为郑板桥的诗,《浣溪沙》。

%title插图%num

-正面-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彭耀年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知名陶艺家
原创型紫砂艺术家

一九六零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彭氏宗谱传人,知名陶艺家、工艺美术师,原创型紫砂艺术家。一九七九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陈国良老师学艺,在制作紫砂壶方面也曾得到顾景舟大师的多处指点。彭耀年说,顾景舟大师对他影响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人还是造壶都要严谨求实,脚踏实地。」所以,彭耀年做人、做事及造壶都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彭工话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同他创作的紫砂作品,没有复杂的层次,简洁明晰的线条尽现其质朴本色;没有艳丽的色彩,简约端庄的造型明快而传神。造壶四十载,彭耀年坚持全手工制壶,在继承明清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于大器、重器方面独树一帜,是紫砂界”豪放派”代表人物。编著出版《我的紫砂路·彭淦生回忆录》、《蜀山南街茶馆往事》、《彭耀年紫砂·范遥青竹刻》。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紫砂臻品 ‖ 彭耀年 —— 《 品仕壶 》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