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紫砂和紫陶哪个泡茶好?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试一试呢?

谢玲娇《剑流德钟壶》

紫砂作品 老泥匠 493浏览 0评论

我从业多年,对《德钟壶》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是我师傅教我制作的第一把壶,至今这把壶还放置在我的博古架上,每天睡前都会看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享受作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全心沉浸于创作带来的欢愉。

%title插图%num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钟壶》是我代表作。我制作德钟的技艺虽然称不上炉火纯青但绝对是娴熟精湛了。不管是炮流德钟还是剑流德钟,我都做过不止上百次了。

%title插图%num

在这个秋天,由友人介绍我结识了朱建伟大师的高徒谢玲娇老师。我的《剑流德钟壶》得到了她的赞赏,由此才得到这一次珍贵的合作机会。

%title插图%num

无言即大美,此器壶把似耳,壶流如剑流,这也正是此壶名字的由来。

把的根部与肩线结合,各自延伸化转,疏朗大气。

%title插图%num

壶口之上的“碰盖”,两条圆线如双唇轻抿,平和端庄,壶盖上的一条细线其薄厚、宽窄、位置皆恰到好处。

%title插图%num

*谢玲娇老师(注①)尤擅童子系列的题材创作。*

童子因为其表情神态丰富,姿势多样,是人物陶刻中一大难点。然此器中的童子形象皆在作者刀笔下娓娓道来,精巧的布局构图,行云流水般的刀线,转折有度而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把童子玩闹时的自然神态尽然纳于器上。还有寓意长寿的仙鹤,姿态优雅,难以驾驭。

%title插图%num

另一侧,“诗存茶道”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铁画银钩,谢玲娇老师功力尽显其中。

%title插图%num

【同场加映】,我同时还制作了一款光器,素面朝天,平凡却雅致,带来一种简洁干练之美。

%title插图%num

还记得在师傅家里学艺的那段时光。师傅跟我说,“你是我引以为豪的徒弟,不管壶做的再好,职称再高,都不要忘记无论何时都要心系着壶友,都要与茶友们真心相对,真诚地交流。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忘本。”

%title插图%num

既然下定决心!就一定要站上巅峰!做最好的紫砂壶!(●’◡’●)

%title插图%num

注释①,谢玲娇,生于古阳羡蜀山,从小就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业结束后跟随师父徐雄先生学习技艺,自己的勤奋努力加上祖辈有利的陶艺制作与陶刻优势,在行业内早有突出的表现,之后拜在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建伟先生的门下,经大师悉心指导,更是受益颇丰,技艺日渐长进。

2011年作品《共享天伦图》《庆元宵诗意图》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得陶刻比赛三等奖;

2012年作品《母爱国风》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得陶刻比赛优秀奖;

2014年作品《珠圆玉润》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7年作品《花瓶》在“醉美蜀山”第一届东坡杯陶刻现场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7年作品《武曌制马图》在第三届“曼生杯”陶刻大赛中获得入展作品。

转载请注明:紫陶界 » 谢玲娇《剑流德钟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