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天,雨雪缠绵,是我最讨厌的季节了,幸好有新鲜出炉的朱泥《君德壶》陪伴我,度过凌晨孤寂的制壶时光。
“君德式”乃因壶工张君德而名,这种命名方式紫砂历史上很常见。小小君德壶,承载着我大大的功夫,做壶人都知道,朱泥壶的成品率是紫砂壶中最低的,而现在又是冬天。
每一把朱泥壶背后,至少有十把朱泥壶的损耗,刻绘的成品率更低,可谓一壶千金!
君德壶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均、挺、圆、正”。细看来,把与嘴平衡,圈把极为大方。
壶盖高耸,一枚蘑菇珠钮亭亭上立,壶墙依旧是传统南壶的高墙,且内凹。这样更有利于压茶。
朝天三弯流,精美绝伦,利于出水,断水干净。
圈足鼎立,壶身圆润敦厚,整只壶珠圆玉润,线条柔和,壶色深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体现了南壶重工重料的文化内涵。
“明月一天凉似水,吟到梅花句亦香。”经典孟臣壶上铭文,在陈一寻老师(注①)的刻刀下,犹如端方君子,回眸浅笑。
陈一寻老师独家采用“鸣远流·双刀三角底”的刻法!将书法中的虚实,刻画中的浓淡,金石中的爽利,尽在弧面的壶身上,简约但不简单、精微却不细碎、粗犷而不粗俗地用刀痕表现。
【同场加映】光素版,君德壶!潮汕闽南地区的功夫茶有口诀:孟臣壶,若琛杯,红泥炉,橄榄炭。
这是冲泡半球状乌龙茶的最高配备,是从自古至今人们千万次尝试总结的智慧。孟臣壶在这里指的就是朱泥南壶小品了,如果大家有喜爱喝乌龙茶的,那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把《君德壶》。
《君德壶》延袭了南壶朱泥小品的特性:底部宽,口小,拱盖,上窄下宽形成了底部的压力,走韵,拱盖提香。
有一种说法是壶宜小不宜大,小即凝香聚气,大即水味重且气滞。作为一名懂壶,懂茶的中国人,有必要让美好的习惯,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雨雪霏霏的日子里,有一把《君德》的陪伴,好过于电子产品带来的片刻欢愉~
注释①,陈一寻老师。
陈鑫,87年生人,字一寻,号宝淳居士。现居江苏宜兴。紫砂艺人,出版人,紫砂作品版权保护倡导者。
师承陶艺家厉上清先生,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女士,
上海佛学院天消法师。
2012年创立“八尺·一寻紫砂工作室”,专研紫砂矿料、紫砂陶刻及制作技艺。作品风格简约明朗,典雅蕴藉,文心流衍。多以小写意入壶,寥寥几笔,虚实映照,行气如虹,尽显书斋风雅。作品被各大博物馆与私人收藏。